| 领衔 | 主办单位 | 协办单位 |
| [凤城街道]第二 | 长寿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 长寿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建议正文
三倒拐历史文化街区是重庆依山建城古老街区的典型代表,也是目前长江沿岸规模最大的山地古建筑群,是长寿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三倒拐片区人口流失严重,很多房屋缺少管护逐渐成为危房,片区缺少整体规划和保护,亟需对将三倒拐片区的整体规划和保护提上重要议程。
一、基本情况
三倒拐和平街共长2.5公里,石梯三千余级,依山而建,现三倒拐片区共有房屋187栋40190㎡,其中文旅集团管理公房约100栋30390㎡,私人产权住房87栋9800㎡。三倒拐片区内主要建筑为明清至民国时期,也包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建筑风貌,建筑以穿斗结构为主,辅以抬梁结构,小青瓦屋面,屋顶悬山式和歇山式相结合,古朴典雅。随着城市建设中心北移,从90年代末期开始,三倒拐片区的商业、原住居民逐步搬离,街区房屋逐渐破损、街区逐渐萧条,现在三倒拐片区常住居民12户19人,经营商户6家。
二、建议意见
一是完善三倒拐街区保护性规划。规划立足于对长寿三倒拐片区历史文化价值的发掘、遗存风貌的梳理,对传统风貌资源划定保护底线、合理保护、适度利用,实现传承长寿母城历史文脉、保护生态资源、完善街区功能、彰显传统巴渝风貌、提升街区品质的整体目标。
二是对三倒拐片区房屋进行整体保护性修缮。经专业人员排查,现目前三道拐片区一半以上房屋都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由于公房和私房交织、居民诉求多样、资金不足、修缮规划不一等原因,危房一直未得到有效的保护修缮。
三是引入文化旅游特色。将长寿米粉、肥肠饭等具有长寿特色的非遗工艺及其他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引入三倒拐,形成品牌集中效应,让外地来的游客更深入了解长寿。
四是对三倒拐街区周边进行整体提升。结合城市绿道、滨江库岸整治、缆车站整修等项目对三倒拐及河街片区进行整体提升,完善基础设施,植入城市历史记忆。
五是以三倒拐片区为核心规划影视基地。整合三道拐河街历史建筑、文化街区、工业遗产、生态景观等资源,积极引进影视生态企业落户,立足改革剧、工业剧、年代剧拍摄基地定位,规划建设影视基地,做大做强三倒拐河街核心区影视基因。
办理简述
主办单位
长寿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三倒拐历史文化街区具有独特“拐空间”的山地街巷格局,是长寿区城市历史的重要载体和人文名片。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传承保护,街区相关工作开展期间,江夏书记、戴明区长等区领导多次亲自研究部署,推动各项重点工作。目前,我区主要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制定保护规划、强化日常监管排查、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分步启动改造提升等举措,统筹推动片区整体提升,稳步推进三倒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
一、完善管理体系
按照《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规定要求,健全三倒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体系。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负责街区保护的规划管理工作;区文化旅游委负责指导街区范围内的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科学划定三倒拐文保单位保护范围;区住房城乡建委负责街区保护建设管理工作,指导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修复建设;长寿文旅集团作为业主单位承担三倒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改造提升及运营管理等职能,与区文化旅游委、区工商联、凤城街道、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所签订国有房屋有偿划转协议,全面收储三倒拐公房产权;其他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做好相关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二、制定保护规划
依据《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在2019年获批市级历史文化街区后,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即开展了《重庆市长寿区三倒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2020年10月,该规划成果由重庆市政府批复通过。《重庆市长寿区三倒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对历史街区内部的各个建筑具体划分了保护类型,并根据建筑类型规划了对应的修缮方式及建议的利用方式,可指导后续街区内建筑的保护及修缮工作开展。2025年3月,为进一步系统梳理片区价值基础,明确空间结构,助力片区整体转型与城市品质提升,我区开展了《三倒拐—三洞沟—滨江片区综合提升规划》编制工作。目前,该规划已完成初步方案,对后续三倒拐历史文化街区及周边地区的整体城市风貌保护及品质提升提出了未来愿景,并梳理了近期建设项目计划。
三、强化日常监管排查
一是完善防控措施。长寿文旅集团委托文寿实业公司对三倒拐街区进行日常管护,每日二人值班,开展定时及不定时巡查,每班最少巡查4次,如遇恶劣天气则增加专项巡查,通过视频监控、人工巡查等方式及时排危。针对和平街10余栋损坏严重、有安全隐患房屋建筑采取搭设钢管支撑架的方式,保障群众出行安全。二是强化消防保障。凤城消防救援站距离三倒拐街区行车路线约1.1公里、行车时长3分钟,能够满足救援力量需求,可代替街区内常驻专职消防队。同时区消防救援支队每年组织街区安保人员开展了消防培训演练,并逐步指导文旅集团推进微型消防站建设,以提高快速响应、初期处置能力。由于三倒拐片区高差较大,建设消防车通道可行性较低,后续将通过建筑耐火构件、防火构造、自动消防设施及灭火救援设施配置等举措,进一步保障街区消防安全。
四、积极筹措建设资金
为加快推进三倒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改造,我区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为抓手,通过衔接国家级名城保护、申报市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及统筹偿债资金等举措多向发力筹措街区保护资金。2024年8月,三倒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改造顺利通过国开行重庆分行信贷审批,是国开行重庆分行2024年审批通过的第一个历史街区改造融资贷款项目。截至2024年底,三倒拐历史文化街区已获改造融资贷款放款1.26亿元,为下一步该项目按计划实施改造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五、分步启动改造提升
2023年以来,我区相继启动了和平街43、45、89、95、96、97、99号房屋整修、长寿缆车站周边风貌提升改造以及三倒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打造及运营等工作,全面加快推进三倒拐街区及周边环境的整体修缮改造。目前,和平街43、45、89、95、96、97、99号房屋整修项目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即将开工建设。长寿缆车站周边风貌提升改造项目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并已完成上、下缆车站房的风貌提升改造建设。三倒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打造及运营项目已完成前期方案设计,正加快推进工作进度。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局将加强区内各相关单位的工作对接,进一步强化落实各单位主体责任,确保三倒拐历史街区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开发。
协办单位
长寿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三倒拐历史文化街区作为重庆市市级历史文化街区,其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与历史记忆弥足珍贵,其内拥有文物价值的构成部分已经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彰显了其在区域历史文化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我委始终秉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建立常态化安全巡查机制,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同时深度推进街区历史文化价值的系统挖掘与学术研究,为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奠定坚实基础。
在后续工作中,我委将始终与三倒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专项工作保持同频共振,构建“保护-监管-利用”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修缮保护工程实施阶段,将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技术规范,加强监管和指导,以确保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以及文化延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