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大洪湖风景区旅游开发的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基本情况
重庆市长寿区大洪湖,位于长寿区西面,紧邻重庆渝北区,距长寿城区约38公里。湖中港湾较少,视野开阔,水鸟众多,成群的白鹭、水鸭等环绕湖面自由翱翔,湖区背靠明月山,又名邻山、亦名西山,森林覆盖面广,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是块神奇的旅游宝地,独特的地理面貌和优越的区位条件,为设立大洪湖旅游开发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大洪湖旅游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内涵之撑;丰富而具有特色的资源,为大洪湖的旅游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成片的果园与烟波浩渺的一湖碧水构成了一个田园风光和湖光山色十分优美的水上生态旅游观光区,能够吸引过夜游客,成为观光、娱乐、垂钓的旅游胜地,现有湖区旅游平常日均游客500人左右,周末高峰时节达到3000人/天,主要以垂钓、休闲为主。具有一定的规模。
二、存在问题
目前,大洪湖周边还处于待开发状态,主要以垂钓和农家乐为主,非常单一。主要表现在:一是湖区旅游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二是缺乏政策引导与扶持,土地政策不配套,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严重缺乏,旅游开发缺乏活力;三是独特景点、特色项目有待开发和挖掘,需要包装打造;四是农家乐质量不齐,阻碍乡村旅游发展。
三、重要意义
一是发挥大洪湖区域独特优势的需要。大洪湖风景区区位优势明显,地处长寿与渝北,长寿与四川邻水交界处,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后发优势明显。大洪湖旅游开发将成为两省三地重要的连接点。
二是长寿旅游协调发展的需要。大洪湖风景区有历史文化底蕴藏,具有特色的资源,为有别于长寿湖、菩提古镇,的旅游开发必将与长寿湖、菩提山风景区互补发展,必将成为长寿的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是促进我区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需要。从旅游经济发展上而言,在一定区域内,只有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景点越多,旅游吸引物越多,越能吸引旅游消费者的眼球。开发和建设好这个景区,在构建大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中,可以有效地展示长寿旅游经济的窗口形象,并在明月山区域旅游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促进我区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是规范旅游发展的需要。现有湖区垂钓、休闲的游客较多,主要通过农家乐接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农家乐质量不齐,安全、卫生、环保设施不足,存在较大隐患,急待规范发展。
四、意见建议
一是尽早制定大洪湖旅游开发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建议区委区政府把大洪湖旅游开展拿到议事日程,成立综合协调机构,组织规划、国土、旅游、水利等部门,根据大洪湖的地理特点,充分利用有山有水的优势、高低错落的大地景观结合本土文化和古迹特征,合理规划功能板块及特色项目分布,使大洪湖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较高的艺术格调,丰富休闲旅游内涵。
二是大力招商引资,整合资源要素。积极争取上级旅游开发专项资金,落实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对休闲农业生产项目、旅游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建设项目的早期开发给予积极的税收减免政策,吸引相关企业、开发商前来投资。积极打造独特的湖边景点,突出地方特色,如建立野鸭、白鹤生态栖息地,规范游湖船的使用及管理等。开发和挖掘玉溪寺、金山寺、木兰寺、唤子山等具有历史底蕴的特色景点。
三是提供要素保障,突破政策瓶颈。结合“小康路”建设工程,提高旅游道路建设,打通旅游的“最后一公里”。结合传统村落保护(院子村袁家湾正在申请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保护和改善农村传统风貌。整合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旅游规划区厕所、污水处理、垃圾收支等环保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落实旅游发展用地问题,强化用地保障。
四是规范现有的农家乐,完善配套设施。现有农家乐大多没有通过用地审批,没有合法产权,没有达到农家乐经营资质,没有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及生产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沿湖周边农家乐执法力度,督促其完善经营资质、安全及环保的设施设备,建立台账统一规范管理,对不达标的采取退出机制,营造科学有序的旅游发展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