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区大唐妃子园(暂定名)旅游景区位于长寿区龙溪河与长江交汇处,凤城街道走马村内,是一处人文历史丰富、山川河谷秀美的旅游景区,也是一处保存完好、亟待开发的风水宝地。
众所周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道出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道出了杨贵妃对荔枝的喜欢。但杨贵妃所吃荔枝产于何处,由于正史没有明确的记载,目前尚无定论。据文献记载和史学家考证,通行的说法有三种,分别是岭南、福建、巴蜀三个地方,其中杨贵妃所吃荔枝来自巴蜀的可能性远大于来自岭南、福建。专家推论:
一、从气候变化导致荔枝分布变化来看,当时的巴蜀荔枝分布非常广泛,品质上佳,而福建的荔枝是在唐代以后才开始出名。
二、以路程距离来看,当时的长安(今西安)距离广州的直线距离是1310公里,福建则距离更远。专家以实际路程是直线距离的2倍计算,从广州到西安的路程是2600公里。而当时的巴蜀距离西安的直线距离不到700公里,实际路程也只有1400公里。如果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计算,将荔枝从岭南运往长安需要7天时间,保鲜问题根本无法解决,而通过古籍中的荔枝道(子午道)从巴蜀运往长安,则只需要2天时间,可以很好的保持荔枝的新鲜。
三、据考证,自宋朝开始,古人多认为杨贵妃所吃的荔枝来自巴蜀。苏轼《荔枝叹》:“唐天宝中,盖取涪州荔枝,自子午谷路进入。”蔡襄的《荔枝谱》:“唐天宝中,妃子尤爱嗜涪州,岁命驿致。”李肇《唐国史补》:“杨妃生于西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谢枋得《唐诗绝句注解》:“明皇天宝间,涪州贡荔枝,到长安,色香不变,贵妃乃喜。”
可见,给杨贵妃进贡的新鲜荔枝产在巴蜀的涪州。至于涪州的何处,《元和郡县图志》卷三O涪州乐温县载:“东南至州一百一十里……因乐温山为名,在县南三十里。此县出荔枝。”《太平寰宇记》卷一二O涪州之乐温县载:“县地颇产荔枝,其味尤胜诸岭。”王象之《舆地纪胜》第一百七十四卷载:“妃子园,在州之西,去城五五里。百余株,颗肥肉肥,唐杨妃所喜。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谓此。”现代历史学家严耕望、冯汉镛、蓝勇等经多方考证认为杨贵妃所吃荔枝就产于古涪州的乐温县。严耕望在《唐代交通图考·天宝荔枝道》明确指出:“然涪州荔枝之最佳者,产于州治西北一百一十里之乐温县。县在乐温山北三、四十里涪溪水(今龙溪河)西岸(今走马嶺附近),奉贡所资盖出于此。”其运输线路是,从走马嶺“飞驿循溶溪水(今龙溪河)河谷北上,经垫江县(今县)、梁山县(今梁平区)至通州东境之新宁县(今开江)、东乡县(今宣汉东)、再北经宣汉(今县东北颇远),与上述涪州东北行经忠、万、开北上之大道合,再北越巴山山脉至西乡入子午谷路,入子午关至京师。”
综上所述,杨贵妃所吃荔枝产自今长寿区凤城街道走马村确定无疑。此地现存在8棵百年荔枝树、古荔枝道遗迹和因训练马力而得名的走马嶺便是明证。
为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落实2018年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打造重庆旅游业发展升级版,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要求,凤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于2018年9月邀请重庆旅游与文化研究院对“长寿大唐妃子园(暂定名)旅游景区”进行了认真、全面的策划,形成了包含史实研究、背景分析、策划原则、旅游定位、资源禀赋、总体构想、项目建设、生态保护、宣传营销、投资概算十个方面的完整方案。但由于受资金等多方面限制,一直未能实施。
为此,我们建议:区人民政府将长寿大唐妃子园(暂定名)旅游景区”建设纳入区级重点旅游项目加快推进,以便让这一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得到科学利用,为长寿的乡村振兴工作再立新功,为长寿的全域旅游再添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