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府专职消防队的现状
自2014年开始,重庆市长寿区开始招收乡镇政府专职消防员。经过9年的发展,从刚开始的4支队伍,现在已经逐步增加到了7支队伍。2014年刚开始的时候每支队伍的人员配备是8名政府专职消防员,到了2016年往后每支队伍的人员逐步增加到12人至14人不等。现每支队伍至少含有2到3名B照驾驶员,两名骨干管理者。在这7支队伍里面,其中少数队伍制定了装备管理员、通信员等职位和岗位补贴,未实现全区政府专职队统一。各支队伍从2014年工作至今一直未离职的人员寥寥无几,经验丰富且战斗力强悍的队员和班长骨干流失严重,目前所有政府专职队退役军人占比成下降趋势。这些年来,政府专职消防员与消防支队官兵并肩作战,在灭火救援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专职队前景不清
没有明确政府专职消防员的用工属性。是国有企业(保安公司)用工、乡镇政府用工、区消防支队用工、区应急局用工、还是区林业局用工?本质上就是临时性用工,且受五个部门管辖或者调度,这样的情况比较特殊。随着我对各支队伍的深入了解,大部分的政府专职消防员逐渐认为,就是不管怎么干,干得如何,干多长时间,自己始终是一名劳务派遣工,始终无法享受各种机制政策。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会被这个行业所抛弃,而到那时再就业,就更难了。同时,了解到这7支队伍中的队员兼职其他行业的情况比较普遍,作为一种临时性工作,缺乏长远考虑,更缺乏职业感和荣誉感,这就导致许多队伍中的队员得过且过,队员做兼职,没有工作激情,最终影响大局稳定。
(二)福利待遇偏低
尽管各地政府财政都加大了对消防工作的支持和保障,但不同的地区差异很大,同市不同区待遇不同,同区不同乡镇待遇也不同。消防作为一个特种行业,职业危险性大,工作强度大,应实现队员待遇与其职业的特殊性相匹配。目前我区这7支专职队伍的待遇都是由各乡镇政府在设法提高,这个过程中是迫切需要上级文件作为支撑,如没有刚性的待遇机制和文件约束力,现实问题就成为空中楼阁,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不管是从薪资还是福利的角度来讲,统筹提高7支队伍的待遇问题,均衡各支队伍的待遇水平,平衡各支队伍的人员心态,这无疑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人才问题
本身乡镇偏远,加上待遇不够吸引人,许多优秀的年轻人不愿意加入这个行业里面来,没有晋升机制,优秀的人才又容易流失。成家的人也是为了养家糊口,没成家的在乡镇偏远地方上班谈女朋友都难。从队伍整体的结构上来看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不够多,中坚力量薄弱,后备人才难以为继。且吸纳人才,想方设法广泛招纳优秀人才在本地工作,特别是在偏远乡镇工作对于促进地方安全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建议
建议建立优秀基层消防队员晋升正式编制的办法,为优秀基层消防队员进入正式编制建立晋升通道,给广大基层消防队员一个希望,保证队伍稳定。
尊敬的晏胤人代表:
十分感谢您对应急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在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建立优秀基层消防队员晋升正式编制办法的建议》(第299号)已收悉,经我局会同区消防救援支队认真研究,现复函如下:
一、政府专职队前景不清问题的情况。
街镇专职消防队是适应新时代应急工作的需要,是第一时间有序、有效处置辖区事故、灾害的重要力量,有效解决了区级救援力量距离较远、兵力投送时间较长的问题,是应急救援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壮大。
二、福利待遇偏低问题的情况。
长寿区街镇专职消防队基本费用由区财政按照每人每年9.15万元标准统一保障(其中每人每年3万元为运行经费,6.15万元为队员工资,扣缴社保和劳务派遣公司等相关费用后每人每月工资2700元),已是长寿区同性质人员的最高水平。为了提高队员待遇,各队伍所属街镇根据各自情况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补助,比如发放生活费、绩效、年终奖励,还有采取增加队伍工作内容方式增加待遇,如将市场管理方面的工作交由队伍完成。通过以上办法,除个别队伍外,大部分队伍的队员每月实得工资3500-5000元。同时,各街镇专职消防队增挂了街镇综合应急救援队牌子,区政府从2020年开始将街镇专职综合应急救援队纳入了区政府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年度考核范围,并对考核合格队伍发放考核奖励经费2-3万元。2023年开始,区政府对街镇专职综合应急救援队队员进行季度、年度考核,达到合格以上标准的人员,每年将增加0.8-1.1万元收入。另外,区政府拟将对年度考核达到合格以上标准的队伍发放4-5万元工作经费。
三、人才和队员晋升正式编制问题的情况
2015年原公安部消防局出台了《政府专职消防队建设管理和执勤训练规定(试行)》,明确政府专职消防队员连续工龄十年以上、取得高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可优先推荐参加政府专职消防队事业编制岗位招聘。为做好队伍人才和队员晋升工作,区应急局与区消防救援支队协商:一是对考取国家高级职业资格的队员提供信息、政策方面的支持服务。二是对参考人员提供业务培训服务。三是达到推荐条件并有考试意愿的人员,我们将书面致函属地街镇并建议推荐。
再次感谢您对应急工作的关心,希望您继续关心、支持、理解应急工作,促进我们把应急各项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