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重庆长寿人大
首页 人大简介 机构设置 重要会议 监督工作 决议决定 人事任免 代表工作 议案建议 自身建设 街镇人大
[第208号]关于加强我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十九届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
领衔 主办单位 协办单位
[凤城街道]黄灵容 区教委 区卫生健康委
建议正文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我区新冠疫情将在近期蔓延达到高峰,而我区的中小学生也被迫在家上网课。而伴随而来的是不少学生或多或少的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危机容易引起突发安全事件。在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物质生活一天天丰富,然而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却在逐步凸显。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其健康成长,严重时危及生命,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

  • 一、当前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缺位。大多数家长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经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认识不足,当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不能及时发现,就算发现,也缺乏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孩子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2.学校心理健康老师配置不佳。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但根据笔者调查,我区所有的中小学中,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学校寥寥无几。绝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是由班主任老师、体育老师或者其它教辅人员兼任,他们一是忙于本学科的教学工作,无心钻研心理健康专业知识;二是由于缺乏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无法科学地观测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动态,更没有个性化辅导策略的实施能力;三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缺少合理的评价机制。没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就无法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引领作用。而学校里配备的设施完善的心理健康辅导室,也会被闲置,引起浪费。

3.学校心理健康课程设置和开展不到位。虽然我区中小学基本上都设置了心理健康课程,但根据调查。很多学校并没有真正重视心理健康课的开展,很多都安排在德育或者体育课、班队课进行一些教育。据学生反映,心理健康课经常被主科老师挤占来上语数英等课,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形同虚设。

二、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区委、区政府和教育职能部门应该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高公民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建议由政府出面,成立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整合教育、卫健、宣传、文化、共青团、工会、妇联、关工委、文明委等有关部门力量,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统筹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制定相关考核政策,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力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教师发展中心设立长寿区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整合资源、心理援助、指导服务、评估培训,形成工作思路,落实解决方案,推进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和提升,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提升家长素养,加强家校沟通,做到“早知晓、早干预”。建议区教委与媒体合作,制作面向家长的心理指导课程,提升家长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并积极宣传各类咨询渠道。构建家长体验式的成长课程,帮助家长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减少因家庭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家校共同培养学生健康理性的精神生活。

3.配备心理健康专业师资,健全师资培养体系。在我区中小学建立一支训练有素、数量充足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议在学生数量超过1000人的学校中,都应配备一名以上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并纳入对教育系统的考核。同时,应在中小学教师招聘中,优先招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另外,要加强对这些专职教师的培训,建议幼儿园、各中小学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列入师资培训计划中,增加学校心理教师的编制、解决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在职称评、聘等问题上的待遇问题,让专业的的人来干专业的事,定期开展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4.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把心理健康课程纳入考试范围和学校教学考核,使心理健康课程得以在学校真正落实,让学生在成长各阶段接受“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提升生命、丰富生命”等多维度教育,提高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深度理解,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5.建立四级预警机制,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建议区内各学校建立宿舍、班级、年级、学校四级预警机制,在全校教职工中普及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知识。尤其要发挥好生生和师生之间的监督作用。学校应定期以家访、日常观察、心理问卷、健康体检等方式开展学生心理筛查评估,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测评结果异常或重点关注学生进行实时监测和及时干预,必要时予以转介。建议区教委主动与卫生部门沟通联系,组织区内中小学与精神卫生机构合作进行“校医共建”,充分发挥精神卫生机构的专业优势,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有效支持,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团队,打造心理问题转介咨询的“绿色通道”,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办理简述

一、强化使命担当,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增强

区教委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1〕10号)文件精神,落实市教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通知》(渝教基发〔2020〕27号)、《关于印发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条措施的通知》(渝教安发〔2021〕2号)要求,成立了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及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一年来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长教发〔2022〕40号)等文件2份,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专项督导检查和综合督导评估,强化问责追责,严格实行“一票否决”,推进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二、强化机制保障,加强平台建设,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高效整合校内、校外心育资源,积极构建内外结合、多方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学校组建以校长、分管副校长、全体行政、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校医在内的心理健康工作小组,培养以心理委员为代表、以心理社团为辅助的学生心育骨干力量,目前,全区共有心理特色社团1个,心理委员数百名;探索推进家校共育,以家长课堂、家长学校、家长会等为载体,每年定时定期开展传递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类活动;加强部门协同,与区总工会、区妇联创建“家庭教育讲师团””服务品牌,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指导,组织25名家庭教育讲师共计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60次,累计培训家长800余人次,开展家庭教育种子师资培训3期,培训心理健康教师、德育教师等在内的心育教师240余名;区检察院特邀我区心理教研员担任检察官助理,合作开展未成年受害者和犯罪者心理帮扶;2名心理教师入选区科学教育专家团,定向向街道、社区普及专业知识;邀请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专家进行指导,提升我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二是搭建心理服务平台。投入200余万元专项资金,为全区20余所学校建立标准心理咨询室,增设心理宣泄室、沙盘室和心理测评室等心理咨询功能室100余间;搭建全区中小学心理测评系统,完善各校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坚持全天候开放,切实为广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据统计,每年全区学校心理咨询室面向师生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及心理辅导服务2万余人次,解决师生突出心理问题上千个,建立师生心理健康档案1万余份。去年12月至今年4月完成了全区中小学三级预警的两轮筛查,并对三级预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

三、强化师资建设,加强专业能力提升,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战斗力不断提升

一是坚持全员参与、全员育人、全员育心,注重师资队伍补足数量。建立了以2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2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为核心、全体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通过社会公开招聘、师带徒等多种方式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和补充渠道,近两年,共新进4名心理教师。2023年2月聘任48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担任长寿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工作小组成员,积极给与心理健康教师在评优奖励上的政策倾斜,近几年,共一名教师获得市级骨干教师,一名教师获得区级名教师,两名教师获得学科带头人的荣誉。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师职前职后培训。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纳入国培、市培体系,每年派出2-3名专职心理教师参培,截止目前,共计12名教师完成460个学时培训;加大地方培训力度,近两年来,共计投入30万元,举办了区级专兼职心理教师培训2次,累计培训教师160人次。2023年2月22日开展了今年第一次开展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2023年3月派出两位初中教师参加市教委组织的初中(跨学科)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班,2023年4月25日派出25名中心组成员赴垫江县参加2023年北师大版《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重庆市心理健康教师全员培训。三是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模式,加强学习交流,共同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2021年,我区承办了重庆市市级心理危机干预骨干教师培训,来自全市45名心理骨干到长寿区交流、学习。组织心理教研员、心理骨干赴成都市华阳中学、重庆南开中学及重庆市兼善中学考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四是以赛代训、以赛促学,整体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素养。组织心理教师参加市教科院主办的首届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技能实操,荣获一等奖2名,二等奖1名;参加由市教委组织的第十届健康教育优质课的大赛,荣获一等奖1名;参加由市教科院组织的首届生涯教育优质课大赛,荣获二等奖1名;2022年开展的第十一届健康教育优质课大赛,中小学、幼儿园组全部入围现场赛;一名教师参与教育部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和录制。2023年5月10-12日,重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竞赛(中学组决赛第一赛场,渝东南、渝东北共计18个区县)在长寿中学校进行,实验中学心理健康专职教师胡静玥代表我区参赛。

四、强化教学研究,加强课程建设,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空间不断拓展

一是高度重视课堂教学主渠道建设,以“课程育心”为立足点,以学生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理念为核心,开设心理健康课、班(团、队)会、心理健康讲座等基础性心理课程,长寿中学精品课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获重庆市精品课评比一等奖。二是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探索融合性心育课程建设,涌现一批教学研究成果。其中,以云台中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为试点的《劳动实践促成长,职业体验明方向》形成多种心理健康融合课程,正在全区部分中学推广应用。三是科研引导学科发展。截止2022年年底,全区共有市级重点课题一项,规划课题8项,以研促教,以研促学,有效推动了心理健康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四是加强教学研究,扎实开展各类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的引领、支撑作用,建立“区级—学校”教研模式,实现校际研讨交流与资源共享,每学期开展不少于2次的区级教研活动,督促指导各学校每学期开展校本教研不少于10次。

五、强化方式创新,加强内容丰富,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不断凸显

一是科学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辅导。建立科学心理测评,加强对学生对心理风险信号的科学识别与动态监测,以医药学校为代表的的几所重点学校,已经建立“六防三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全区学生心理筛查,目前已完成3万名学生的心理筛查,结合筛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提供心理咨询或必要的心理干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其中《跟死神的对局-一例中学生干预案例》入选重庆市“2022年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中心)优秀典型工作案例”。二是坚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月”系列活动,每年以“健康月”为契机,组织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及宣传活动,多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心理健康引导。今年我委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契机,会同川渝两地部分市、区、县打造“阳光校园·快乐家园”心育共同体,并开展长寿区2023年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期间我委携手西南大学开展“校地合作·协同育人”心理育人项目。三是疫情期间,开展“心理战疫”行动,利用微信公众号向社会适时推送“心理战疫 ”防护知识,先后推出《丁丁贝贝心理抗“疫”记》《隔离不隔爱——寻找我的安全岛》等10期心理健康教育推文,阅读量超3000余人次,组织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开展线上心理咨询服务40余次。其中一名教师获长寿区民生保障先进个人。

相关议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