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建议-重庆长寿人大
首页 人大简介 机构设置 重要会议 监督工作 决议决定 人事任免 代表工作 议案建议 自身建设 街镇人大
[第261号]关于加强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建议
十九届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
领衔 主办单位 协办单位
[双龙镇]刘长安 区水利局 区农业农村委
[龙河镇]罗书碧
[海棠镇]黄淑容
建议正文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近些年来,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各级党委、政府对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建设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项目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农田水利建设的社会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然而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需要政府继续高度重视。

一、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绝大部分修建于上个世纪的50-70年代,80年代后随着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村级经济比较差、投入明显不足,基层管理的主体意识也有所淡化,简单地"以包代管",造成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和失修现象比较严重,农田水流不畅,就海棠村现有总人口4516人,户数1638户,耕地面积4806.8亩,地处打鱼溪和周边现有8个抽水站,已铺设压行管4个,还有4个站没有铺设,一是由于前几年风调雨顺加之撂荒地较多,经过土地整治提升之后,部分地块上不了水;二是以前的闸阀锈蚀腐烂,无法使用;三是沟塘清淤后配套工程跟不上,既影响工程效果,又增加了村级负担;四是一些沟坡、道路边被一些农民开垦,植被被破坏。经济比较差、投入明显不足,基层管理的主体意识也有所淡化,简单地"以包代管",造成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和失修现象比较严重。

二、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落实政策,建立政府主导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加强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将有限财力发挥最大效益,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新增压行管的铺设和不锈钢闸阀。

(三)针对各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当前普遍存在两个"最后一公里"问题。一是要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二是要解决运行维护费用问题,制订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运行维护费用定额。三是要明晰和落实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产权和使用权,解决管护主体问题。四是加强全区农业水利现状善查,了解塘坝,水渠现状,编制新修计划,逐年进行实施。助推乡村振兴。

办理简述

一、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基本情况

长寿区共有登记在册的山坪塘3519口,提灌站764处,其中:中型泵站一处即大岩泵站,小型泵站763处。中型灌区2处即三条沟水库中型灌区、东山中型灌区。我区的山坪塘和提灌站产权多属于村集体,村委会一般是农田水利设施最基层的管护单位。

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职责

2019年机构改革后,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监管职责进行了调整。按机构改革方案及三定方案,目前职责分工为区水利局负责组织开展大中型灌区灌排工程建设与改造。区农业农村委承担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年度计划编制、组织实施等管理工作。各街镇农业(水利)服务中心是各街镇水利服务机构,负责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三、农田水利设施产权

目前我区已建立了山坪塘、提灌站运行管护台账,明确了安全责任人及管护人,并每年进行更新。区农业农村委按照《重庆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规定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落实落细各级管理机构责任。

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维护

我区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权属一般属于村集体,日常维修养护单位均为村集体。由于机构改革后,农田水利建设管理职责已划归农业农村部门,上级水利部门已不再安排用于山坪塘、提灌站、渠道等农田水利建设和维修专项资金。

针对去年严重旱情,区水利局积极争取上级水利救灾资金用于抗旱,共争取水利救灾资金269万元用于11个抗旱项目,紧急修复了一批山坪塘、提灌泵站和蓄水池。目前工程已全部完工,发挥了抗旱保灌作用。2022年,农业农村委围绕“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建设目标,将高标准农田项目灌排设施投资比例从15%提升到30%以上,新建改建提灌站10座,排灌渠道约3万m,灌溉管网约4万m,项目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提高到80%以上。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步,我局将与区农业农村委等区级部门密切联系配合,建立区委农办领导谋划、区级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街镇村属地管理的工作机制,从制度层面上,抓好后续维修管护利用。我局和区农业农村委将按照“谁使用、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督促各街镇做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修管护利用工作。后续我局将与其他区级部门共同探索以区财政补助、镇政府自筹、受益群众投工投劳等多元化投入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工作。

据气象预测,2023年汛期重庆高温干旱偏重,洪旱并存,南涝北旱。伏秋旱明显、强度中等、较多年同期略偏重。我局将积极争取上级抗旱救灾资金用于抗旱保供。

区农业农村委将在2023年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围绕“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建设目标谋划推动农田水利设施的进一步完善。

相关议案建议